临帖是个漫长的过程!
除非你临的帖本身水平理他甚高,不然,好的帖是可以临一生的!就像古人说王羲之的书法,即便怎么临一生也未必能得之三四,得之三四,你已经可以名满天下了!
临帖开始时要粗临,不要细抠每一个细节,其实这时你也抠不明白每个细节!你只要注重笔划的形状,结构的大致走向就行!
等到你对这本帖的认知越来越高了,你自然而言地就会体味到大家的细节处理上了。只是,这时一定要记住,不要轻易地判断自己已经成了,成功了,可惜出帖了!你需要再临,反复地临,反复地思考!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更接近书法大家的书写意图,你才可能得到书法的真知!
自古以来,书法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说法。摹得结构,临得笔法。
这也是临帖和摹帖这两种书法学习方式效果的不同。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不同的效果。是因为我们在临帖的时候,可以较为方便和仔细的观察到书法的笔法,直观形象。
一般来说,摹帖的话,我们得到的是这个字的间架结构。这和摹帖的方式有关,只是因为我们在摹帖的时候,是用一张纸铺在我们要学习的书法范本上,然后用毛笔细笔一笔的把他描下来。
那么这个过程就有助于我们掌握这个字的间架结构的安排和笔画的错落。
因此,摹帖得结构,临帖得笔法。临帖和摹帖的确是我们学习书法最常用的两种手段。一般而言,摹帖通常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或者说初学书法基础比较薄弱的人会采用这样的办法。
当然,这并不是说摹帖是一个很幼稚或者说是一个很不成熟的方法。摹帖自然有它的好处。
我们要想掌握临帖和摹帖的方法。就首先要明白这两种学习方式所要达到的基本的目的是什么?
临帖和摹帖的基本目的就是让我们把字帖上的字完完整整,一模一样的重复下来。
因此我们在临帖和摹帖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要求,或者说所要掌握的方法是:在摹帖的时候,一定要一笔把这个字的笔画给描准,就好像要一笔把双钩的空白地方填墨给填满一样。一定要注意,这个时候一定要重视原帖,不能把笔画写得过粗或的说过细。
当然,也不能完全就不按字帖上的来,要完完整整的完全全的按照这个字的外形,把它复制下来。
所以我们在临帖的时候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临帖的时候,最开始要一笔一笔的,仔细观察字帖上的字。
按照字帖中笔画的形态,粗细大小,然后在临帖的时候写一笔看一遍,一定不要相信自己头脑中模糊的印象,要相信字帖、原帖。
不断地进行反复的观察、细致入微,不厌其烦的探求。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字。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临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的和原帖进行对比,然后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调整,才能写好字。
很多人都是看完一眼,直接就往下写,也不和字帖进行对比 ,这是非常错误的方式。那样,就好像自己拿着一张地图,却永远不愿意看一眼,在沙漠里胡乱走动,却永远找不到出路。临帖也是如此。
问题,学习书法如何临帖,临完就忘了怎么办。
这是一个凡是学习过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写完就忘,说实话我现在也是这样,没必要太在意,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1、关于如何临帖,我觉得我的初学时的书法老师说的很对,到现在我也受用,那就是要写像,虽然我们做不到百分之一百的像,但要尽最大可能的接近字帖。
孙过庭在书谱里也说过:"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让学习书法者临帖要像原帖。训练"像"的过程,就是训练书写者的观察能力和控笔能力的过程。
2、关于如何写像,现代人的很多方法还是很管用的,有一种临帖叫"分析性临摹",这种临摹方法要求书写者在临写之前,认真分析单字,观察这个字笔画的长度、方向和位置。
观察仔细之后再下笔,不是单单的抄写字帖,单抄写字帖对于书法学习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具体做法如下图:
3、关于为什么写了就忘,学习任何东西都会遗忘的过程,这是正常的,遗忘是有规律的,要学会不断的去重复书写,不断的强化记忆。
另外,要学会精临,单独吃透一个帖或者一个字,有了这个帖的基础,其他的字帖就好记忆多了。我之前学米芾,背了三个帖,后来越背越快,有的甚至写一遍就能背临。因为通过前三个帖,掌握了他的规律。
以前背英语单词,也有这种感觉。只要你进入背帖模式,你就会越背越快,越背脑子越灵光。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